海德体育官网app下载

海德体育官网app下载

400-021-0866

BRAND BUILDING

资讯体育建设

体育建设 Brand Construction 是指体育拥有者对体育进行的规划、设计、宣传、管理的行为和努力。
体育建设的利益表达者和主要组织者是体育拥有者(体育母体)。

所在位置:

首页> 体育建设> 正文

NEC:营造“和”文化(第1页)

时间:2016-10-08 11:43:11 来源:体育建设 阅读量: 作者:海德体育咨询

  日资企业有最佳雇主吗?在采访NEC之前,这个问号在我的脑子里徘徊了很久。引起我产生问号的原因有三点:首先,一提到日企,就让人联想到“终身雇用制”的传统。终身雇用制不仅限制了人才合理流动,而且不利于企业员工能力创造性的发挥,也不利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。其次,在提倡“集体领导”的日企,注重“和为贵”的理念,强调团体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,个人的奋斗精神可能会受到抑制。第三,作为一家通讯电子行业的企业,NEC对创新十分重视,而创新需要宽松开放的环境,严密的制度约束会有悖于创新的要求。

  “这都是对日企的不了解造成的。”NEC (中国)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杜军说,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就是‘和’,将团队和个体、制度和创新这些看似矛盾的双方有机地统一,就像太极八卦中的阴阳图案,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。”

  NEC是特殊的,它不仅承继了东方文化的特点,而且将看似矛盾的西方文化也融入公司,因为它是日本第一家日美合资的企业。

  这样的双重特征吸引了大批实力派干将。杜军和NEC (中国)人力资源部经理赵戎就是其中两位。在中国,有17,000人和杜军、赵戎做出了相同的选择,这些人分布在NEC在华的72家独资、合资企业, 2004年为公司贡献销售总额53亿美元。

  日式管理VS美式管理

  NEC在日本是第一家日美合资的企业,又从事着IT·通信·电子类高科技行业。 NEC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?到了中国以后, NEC中国跟欧美企业相比有什么不同?

  杜军:最主要的不同还是日本和欧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的不同。日语有一个词,叫做“速战力”,意思就是来了就能干,欧美企业用人更多是追求速战力;日本过去几十年讲究终身雇用,企业招聘的时候不是看重技能,而是素质,也就是说要挑一块好的材料,进入企业以后再进行深加工,实施复杂的、系统的培训。企业愿意花这么大工夫,也相信你会在这里干一辈子。

  另外,还是起源于终身雇用制。由于日本企业与急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相比处于稳定发展阶段,所以有论资排辈的现象,日语叫做“年功序列”。在中文里面,论资排辈多少含有贬义,但日语里面是中性的,也不是想象中的纯看资历,而是大家都努力。在大家同样努力的情况下,事实上业绩差别并不大。这样员工的成果和经验与员工的工作年限还是成正比的。这自然造成年头多,资历也就比较高。“破格”在以前的日本企业还是很少的。

  在日本,由于终身雇用,员工不跳槽,公司也不挖人,较少像欧美公司那样把年轻有为的挖过来,打破以年龄排队的格局。所以人才只能在自己企业里培养,大家都努力,最后谁的工作经验多,客户关系广,谁的资历就高。现在大部分在日本的日企还是这样。这种方式也有优点,我接触的日本公司中,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使人在退休之前都有下一个目标,并为之努力。

  但是,到了中国以后,因为中国变化很快,总有新的公司进来,有新的机会出现,年轻人的机会有很多,所以NEC中国在保留自己优秀的传统管理方式的同时,也参考欧美企业管理方式。比如我们仍旧重视人员培训。合资公司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立的时候,送过200人到日本培训。前年我们成立了上海NEC液晶显示器公司,招了500多人,送到日本培训200人。现在有了干部轮训制度,比如这边的经理,到了日本也还是经理,培训两年再回来。

  以前,在日本的企业,员工都在同一企业做一辈子,企业认为对这些人投资多少都值得,这个理念到了中国以后面临挑战,很多员工好不容易培训完了却离开了,其他公司看到我们培训完了也过来挖人,这种局面使得日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似乎处于劣势。但我们相信靠公司的魅力会把优秀的人留住。所以这个理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变化的是我们在招人的时候除了素质以外,也加上了速战力的内容。

  NEC中国和其他的日本企业有什么不同之处吗?

  杜军:和其他日资企业的不同,就是本地化比其他企业要快得多。三年半以前我加入NEC中国的时候,信息产业部的领导说,像NEC这样的在华大型日企里,副总经理以上还没有过中国人。之后我们办了中国研究院,院长是华人,后来请的NEC通讯公司的总裁是曾任摩托罗拉掌门的卢雷。

  培训VS工作

  你刚才提到公司很重视培训。公司培训都有哪些形式?

  杜军:对新员工,首先是公司历史、经营理念以及人事制度上的培训,然后是专业素质方面的培训,比如做人事工作的会受到人事管理、人事运作技巧方面的培训。也有定期的基础性培训,包括写文书、沟通能力等的培训。

  NEC研究院刚办了两年,但送了很多人到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去做交流,最近又送人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。送出去交流的标准一般是看研究方向。

  此外,不同级别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,比如升职前后的培训,每次提升的时候要有至少一周的培训。我们也会对常驻中国的日本人培训,给他们讲中国文化、中国经济等。在NEC中国,平均每人每年有一个星期到10天的培训。

  赵戎: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发展计划是相结合的。员工每年年初都要做年度计划,要提出个人能力上有什么样的预期提高计划,而且要写得很具体。比如今年希望在哪一方面得到改善,英语要达到几级,日语达到几级。有员工希望今年提高表达能力,要写出一些提高的方法,比如在公司做三次演讲,希望公司提供机会,类似这样的计划。

  杜军:到了年底,我会要求员工再拿出年初设立的目标,看看你实践了没有。除了短期计划之外,我还要求他们写长期计划。比如将来朝着哪个方向发展,甚至几年之内达到什么水平的计划,也鼓励员工写出来。我们鼓励员工争取要列出五年的个人计划。

  我们公司部门比较多,在中国的关联公司也比较多,直属的NEC总公司大概有30多家,子公司的总公司有70多家,公司之间流动的余地也比较大,所以可以做人员的调配,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。

  比如我们公司有一个管总务的干部,以前是做人事的;原来有一个做人事的员工,两年前调到业务拓展部,现在被派到了日本;前不久有一个软件中心做文秘的,现在调到人事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。

  日本企业里讲究年功序列,先进公司的员工是不是有责任带新员工工作?

  杜军:刚进来的员工我们会有OJT(On Job Training)。日本社会有一个特点,无论是工厂学校,都有前辈关照。日语词里面,比新员工早来一年的都是前辈。前辈要对新来的负责,要带后辈。

  日本企业里面通常以OJT培训为主,比如我们曾经从日方买一套通讯设备,日方承诺派工程师来安装,并且培训。日方来了以后就在装的时候给技术人员讲一些安装、调试的知识,说这就是培训,技术人员觉得不能接受,这不就是说一说嘛。这也是一种文化冲突。

  现在在NEC中国,新来的员工刚来的时候都被告知什么叫OJT,让大家重视这种培训方式。这是一种交流,有问题可以问前辈。

  前辈常常是新员工的直接上司,并且部下培养得怎样会反映在他的绩效考核里。到了年底,如果上司干得很好,下属一塌糊涂肯定会影响到他的业绩。

  赵戎:OJT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任何方面。我刚回国工作的时候,我的上司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力资源总监,教给我第一件事是如何整理文档,把乱糟糟、汇集了各种信息的文件做成一个文件夹。看似小事,但是在使用时,小小的文件夹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信息整理能力和归纳能力。

  听说日企在提升的时候是由直接主管提名,那是不是谁跟主管关系好谁就有可能被提升?

  杜军:这个问题在国内不知道情况如何,但是在国际化的公司里面是绝对不会出现的。如果一定要我回答的话,只能说多数的管理人还是有职业道德的,不是光靠个人喜好推荐人才,特别是在外资企业这种事比较少。

  而且提名只是提升刚开始的一个程序,后面的程序还比较复杂。提名之后,会有一个评审组,通常是副总经理以上的人事部门和相关监察部门的员工,一共五六个人。候选人要做一个报告,报告的内容是对自己过去业绩的汇报,以及如果被提升到了那个职位,未来的工作目标是什么、如何去实现目标等。不是到了那一步就走形式,也真有评不上的,评不上的人压力也很大。

  有没有员工不想升职,或者觉得升职无望,不愿意参加培训?

  杜军:中国有个成语叫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所以公司不希望员工满足现状,鼓励大家都要进步。我们目前还没有遇到已经满足现状、等着退休的员工,所有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都非常高。一些新被提升的人也很主动地参加培训。

  日企有轻易不裁人的传统, NEC中国是不是这样?

  杜军:相对来说日企比较稳定,这是日企负责任的一面,也是日企的优势所在,但差的员工我们也会解除合同。

  创新VS制度

  听说在日企员工要经常汇报工作给上司,这样会不会让他们觉得很无聊,产生消极的情绪?

  杜军: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写过一个自传,其中讲到他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。鲍威尔说在每一个级别上都有一段时间要定期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,填写报表、做报告什么的,很多都是在他看来很无聊的例行公事。他用最优先、最短的时间赶紧把这件事办完,然后再干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。

  我老把这个故事跟我的部下讲,我说有些事情你们自己认为是无聊的,但是作为机构和公司来说却是必需的,必须做的事情必须认真做。

  第二,我动员大家不要把这种事消极地看,要积极地看。比如写周报,我们要求员工每周写报告、做工作总结和计划,有的员工就不愿意写。我跟他们说你们写这些周报都留着,将来老了写回忆录的时候非常管用。他们都笑了。所以现在员工写周报都很生动。

  每个员工的周报我都看,该回复的回复。昨天晚上我跟我们另一个公司的软件经理吃饭,他是一个日本人,他说他每个星期给他的员工写一个报告,有时候很短,比如我来中国的新发现,一些感想,跟大家主动沟通,希望获取大家的反馈。他很得意每星期都能收到员工的反馈。

  回答你的问题,员工会不会觉得无聊,浪费时间?我们也把效率提高到最高。比如写周报,一百字都不用,越精炼越好,说清楚了就行。当然如果我通过你的一百字看不明白你说什么,又对你说的感兴趣,我就会让你就这个问题再给我讲。看得明白就够了,而且对员工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,对每个员工来说也是一个督促。

  其实这个习惯别的外企也有。 20年前我在澳大利亚工作的时候,在一家澳大利亚的国企,管理很松,是大锅饭,每周开始都得想这礼拜做什么。周报虽然是一个形式,督促作用还是挺大的。我的老板也会叫我详细讲周报里写的东西,我觉得也挺好的。

  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下,如何鼓励员工的创新意识?

  杜军:创新是现在很时髦的词汇,但很多场合创新没有特别特殊的地方,其实就是工作的积极主动性。

  日本崛起以后大家开始研究日本的成功之道,说什么的都有,但有一点大家都承认的,就是日本人鼓励大家参与创新,每个人都参与公司管理。

  我在日本的时候参观工厂,当时他们正在号召员工提建议改革,在我看来都趋于残酷。他们的生产效率已经非常高了,还在研究是不是某个地方须要改进一点,以提高3秒钟的效率。

  在NEC中国,我们在工作中一直鼓励大家提建议,当领导有什么想法的时候,首先就是征求部下的意见,在办公室也有"创新板"贴在墙上,让大家各抒己见。这些都是几十年的习惯。对建议被采纳的员工,我们也有物质奖励。员工有了成就感,再接受了奖金,就更有主动性参与了。

  团队VS个体

  我看你们公司的桌子都没有隔断,员工做什么都一览无余。这是为什么呢?

  杜军:我们只有研究院的桌子是隔开的,因为员工要独立思考。开放式办公是想鼓励大家多交流和配合,比如旁边人电话响了人不在的话就帮忙接。刚开始有些员工不习惯这样,干什么事都能看到,打电话也能听到。这样也避免了一些公私不分的情况。

  公司有很多鼓励员工交流的渠道。比如夏天带着家属去旅行,年终会有年终晚会,每个部门也会不定期有活动。另外,迎来送往的活动,新员工有欢迎会,员工走了有欢送会,联谊太多了。跨部门之间经常在一起。再比如员工经常会通过电子邮件和公司内部网站交流工作心得,当他的交流获得反馈和帮助的时候,他就会更加喜欢交流。在日企,员工没有把工作当作是自身的,这跟日本社会文化有关系。日企多年来养成的氛围使得新员工刚到公司就会有人找他帮忙,他刚来可能会因为入乡随俗就帮了,但是他帮过以后也会觉得自己有所收获,并且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找别人来帮忙,这些习惯都是在工作中逐渐养成的。

  会不会有员工认为责任是大家的,就怠工了?

  杜军:不会,每个工作一定有一个主要负责人,一般来说电子邮件的收件人就是这个负责人,责任要分清楚。抄送的地址是协助的人。如果一次发给几个人的话,就容易责任不清。

  在绩效考核时如何将团队和个人的业绩都体现出来?

  杜军:绩效考核的时候,每个部门有一个集体的指标,比如销售部门必须得达到一定销售额以后才有奖金,团队都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才有个人的优劣。在评价每个人的业绩前,先考核这个部门的业绩。重视个人个性也是在团队发挥基础之上的。

  有的时候团队和个人的业绩考核也有冲突。比如部门效益差,个人再突出得到的奖励也是有限的。但是我们鼓励部门的负责人在部门内要有差别,尽量打破大锅饭。

  此外,我们每年也会评选出优秀员工和优秀团队进行奖励。

关键词: [db:关键词]|
分享:

海德体育资讯
brand information

相关案例
Related cases

潍坊餐饮体育全案策划|烧烤体育全案设计|老字号烧烤店-山东谭氏烧烤体育全案策划

海德体育官网app下载相关的文章
Related articles

上海体育建设策略公司--以体育开拓市场

体育咨询

细分市场行业标识
打造全新的体育视觉形象

最新案例推荐
Related cases

最新资讯推荐
related information